梅山雄鹰曾彪:尚武强身传薪火 弘德修心育英才
出品:武韵梅山
在湘中腹地这片新化热土之上,梅山文化浸润的群山之间,流传着战神蚩尤的古老传说。这里的人们以“霸蛮”著称,崇文尚武的血脉在这片土地上绵延几千年。当代梅山武林中,一位被称作“梅山雄鹰”的武者振翅而飞——湖南省辅邦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彪,他身为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推广员、考评长,国家一级武术散打载判,一级社会武术指导员,中国传统武术八段,竞技武术七段,湖南省“武术百杰人物”,湖南省武术协会常委,湖南省武术协会荣誉勋章获得者,湖南省虎拳技艺传承人,新化县武术协会副主席,新化县黑虎拳武术协会特邀主席,荣华乡斌梅武道馆、隆回县成隆武道馆武术散打顾问。日常以武为魂,以德立身,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着新时代的武术传奇,在武馆与校园之间让梅山武魂焕发出无限生机。
梅山传统铸武魂
梅山腹地新化县为全国著名武术之乡,新化曾氏练武之风自宋时泰谕公迁来时就开始了,历史上新化曾姓出了四个武举。而科头乡曾彪家族的习武传统可追溯至清代。据传祖上六老公公曾随曾国藩办团练传授功夫,一柄128斤大刀闯荡江湖、行侠仗义,更以“封刀接骨”的医术悬壶济世,尤擅长无名肿毒、跌打损伤。曾彪爷爷就是六老公公四位徒弟中最为器重的一位,家风严谨,仁义好施,为百姓治疗不取分文。这份融武医于一体的家学,使得曾彪幼年时便跟随民间传统武师习武:四岁扎马步,五岁练拳脚,田间地头皆成练功场。青少时代最喜欢做的事,就是在放牛的时候,常常板着两只牛角和牛较劲,直到把牛扳翻为止。
十八岁那年,曾彪正式拜入世界武林百杰、中国著名武术散打技击家、中国武术八段、国家传统武术九段,湖南省武术协会特邀主席邹寿福先生门下,习练国家规定套路、散打搏击、擒拿格斗以及梅山虎拳、刀、枪、剑、棍等。他将梅山人“吃得苦、霸得蛮”的秉性化作习武的基石,在梅花桩上练平衡,于沙袋阵中磨拳脚,寒冬腊月赤膊练拳,酷暑三伏负重疾行,汗水中凝练出刚柔并济的梅山虎拳精髓。师父赞他“骨子里淌着梅山武脉”,同门称其“拳风如鹰击长空”。
曾彪的这份传承不是简单的招式复刻,而是将梅山武术“快、准、狠”的要义融入现代搏击,训练体系上将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功法深度融合,开创出独具特色的实战体系。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拼凑,而是建立在对人体运动科学的深度理解之上,让传统武术的“听劲”感知与现代搏击的预判反应形成技术共振,印证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辩证统一。
02
雄鹰展翅耀武林
1990年,21岁的曾彪立志要“弘扬中华武术精神、推广传统武术”,背着行囊走出梅山,来到福建独自开班授徒。在行村走寨的八个月里,其扎实的功底和谦和的品格使得当地同行都心悦诚服。后来相继在中华武术职业学校、中南保安中等职业学校、湖南省公安厅保安培训中心、原59785陆军部队、湘乡市体委、湖南南北文武学院等地倾情执教。为融汇不同武术流派,又辗转广东、江苏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广西等省,甚至跨国执教缅甸、老挝,更让梅山武术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。三十余年间,带出了魏辉燕、詹志新、刘军、李昆新、李勇、胡斌、唐俊、赵雷、朱宏、王小伟、陈林、李典勇、曹炜、邹瑞、曾煜、曾艺星、曾宇军等众多政界、商界、企业界以及军营的职业高手和工作骨干,可谓桃李满天下,春晖遍四方。
2015年,在外闯荡的曾彪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的那份初心,毅然回乡创办了湖南省辅邦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、辅邦武术文艺培训学校、辅邦武道馆,是集武术、散打搏击、书法、舞蹈、播音主持、文化辅导、全日制武术高中班、武术职高班、留守儿童托管、少年军事武术夏令营、影视武打特技、龙狮表演并能承接各种大型武术表演多功能的体育文化发展公司,意在“辅育英才、文武兴邦”,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专业型武术教育和武德熏陶。创办十年来,带弟子参加湖南省武术、散打搏击等各类比赛,共获金牌百余枚,银牌六十余枚,铜牌三十余枚,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做出重大贡献。
曾彪内外兼修、文武并举,于2020年3月发表《弘扬中华武术,推动武术进校园》文章,并且赋诗一首:“武术六进工作忙,传承国粹寝食忘;脚踏实地行当下,踌躇满志谱华章。” 武育情怀流淌字里行间。同年10月,辅邦武道受邀走进湘西新晃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,斥资百余万元,装修布置了千余平方大型多功能武术散打搏击训练厅,四百多平方标准武术套路竞赛训练厅以及高标准摔跤训练厅,传授梅山武术,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。
03
德艺双修淬武心
在几十年的武术教育中,曾彪一直将德武双修作为核心理念,创新“以武载道”的教学方式,通过对学生武术技艺与品德修养的双重塑造,实现“练武修德”的育人目标,为社会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。历年来,辅邦武道把每位学员视同己出,传递着“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崇文尚武、果敢坚毅、自强进取”的辅邦正能量,鼓励学员在练武的同时,也要关注社会,服务社会。在教孩子们武术之前,总是先上一节武德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,告诉孩子们“武”乃止戈,习武之人首先要终止格斗,有武德,讲仁义,以武强身健体,以武励志报国。
曾彪对特困户孩子来辅邦习武学杂费全免,特别是发现练武好苗子陈林并倾力培养之事,成为了湖南武林一段佳话。在新化上梅中学2014年的武术表演节目现场,曾彪看到陈林(原名谌英玲) 对武术的痴迷就如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,欣喜之余收为义子。陈林因家境原因无法进武校深造,曾彪将一身武艺及练武心得倾囊相授,并生活上处处照顾。2015年,陈林在湖南省第二届武术大赛中脱颖而出,获得自选长拳第二名,从此开启了他作为武林新秀的冠军之旅,夺得省级以上赛事十余块金牌,成为武林中的一匹“黑马”。
曾彪认为,习武行医者当以“德”为先。他传承祖辈的武术精神,行侠仗义,走南闯北扶危济困,乐善好施,甚至将好人好事做到国外,为缅甸困难村民捐资捐款。义子陈林有困难时,以个人名义向武林同道求助,筹得善款48000余元为其分忧解难。还担任新化县敬老助残协会两届副会长,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,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老弱病残。不定期组织辅邦学子进敬老院,为老人们洗脚捶背剪头发、表演武术节目、买保暖衣物鞋袜。时刻不忘革命传统,带领学子祭奠抗日英烈,培养他们铭记历史、牢记使命、立志报国的家国情怀。二十多年来,为家乡捐资兴教、为地方架桥修路,捐款捐物30多万元,彰显人间大爱。
曾彪一路走来一身正气、侠骨柔肠。他为武而生,执着地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武术,把自己的精力奉献给了徒弟。当晨光洒在梅山群峰,辅邦武道的晨练号角已然响起。曾彪立于演武场中央,看着新一代“小雄鹰”们腾挪闪转,仿佛看见梅山千年武脉在新时代的延续。从蚩尤故里飞出的这只梅山雄鹰,正以武为翼、以德为魂,在传承中华武术的道路上翱翔出更壮阔的天地,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侠义长卷。